钢筋混凝土“烟囱群"的定向爆破拆除
阳正纪1,张健1,何贤琪2
(1.南宁汉鼎球探篮球比分_球探体育app下载-直播|官网公司,南宁530003;2.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南宁530409)
摘 要:介绍了5座烟囱组成“烟囱群”的爆破拆除不同于单一烟囱爆破的设计特点。特别是针对影响各烟囱倒向的不同条件进行爆破切口调整预处理后,使烟囱群爆破倾倒趋于同向的一些施工方法以及爆破效果。
关键词:烟囱群;爆破切口;预处理;定向爆破
1 工程概况
广西华润(集团)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需拆除已停产使用的5座钢筋混凝土烟囱。该烟囱群位于厂区北侧,1#~5#烟囱由南向北“一”字排列,每座烟囱间距6~20m不等。北侧距离送料栈桥
需拆除的5座烟囱分别建于1979、1988和1995年。每座烟囱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
5座烟囱的出灰门、烟道口的方向为:1#、2#烟囱正南、正北侧各有一出灰门,烟道口在西侧;3#烟囱正西、正东各有一出灰门,烟道口在北侧;4#烟囱正西偏南26°、正东偏北26°各有一出灰门,烟道口在北侧;5#烟囱正西偏北26°、正东偏南26°各有一出灰门,烟道口在南侧。
2 爆破方案的确定
通常按单一烟囱的爆破设计,在定向倾倒一侧爆破形成一定尺寸的切口,烟囱失稳倾倒。为倾倒方向准确,预先开设定向窗。根据实地勘测,本次“烟囱群”的爆破有两个不利的因素:
(1)出灰门分别有4个不同的方向。直接利用出灰门作为爆破切口、定向窗(门),无法保证5座烟囱同向倾倒。
(2)烟囱间距太近,由于爆破对邻近烟囱的影响和多烟囱爆破形成的切口失稳应力的不均衡、不错峰,即使分段一次起爆也无法避免两座(或两座以上)烟囱同时触地。如果出现空中交汇,将对烟囱北侧
为确保周围建(构)筑物及设备的安全,决定“烟囱群”倾倒方向初步选择为正西或偏西南,对5座烟囱按其出灰门不同的方向调整处理,且按3#、4#、2#、5#、1#烟囱顺序依次以①、②、③、④、⑤的倒塌方向起爆的爆破方案(见图1)。
3 爆破参数的计算
为利用出灰门作为爆破切口、定向窗(门)的一部分,爆破切口设计在烟囱底部。各烟囱底部内虽然有不同方向的出灰门,但可采取一定措施调整处理,使各烟囱倾倒趋于同向。除定向窗(门)外,另在其倾倒方向中心处利用原有出灰门(或开凿一个)作为中心定向门,进一步提高烟囱倒向的准确性。
3.1 爆破切口
采用正梯形切口,切口位置设置在0.8~2
一般钢筋混凝土烟囱倾倒的切口圆心角为:
a=(5/4~8/7)×180°≈225°~206°,取a=215°;故切口最大长度Lp = (215°/360°)丌D =
切口高度H取筒身厚度δ的3~5倍,δ=
3.2 定向窗(门)位置及大小
由于各烟囱的出灰门的方向不同,其倒向又必须趋于正西或偏西南,因此需对定向窗(门)调整处理。1#、2#、5#烟囱直接利用出灰门作为定向窗;3#需在倒塌中心线的两侧开定向窗;4“需加宽出灰门,并在倒塌中心线两侧开定向窗。各烟囱的切口设计尺寸如表1所示。
3.3 爆破参数计算
1#~5#烟囱群爆破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
(1)炮孔直径d:凿岩机钻孔,炮孔直径为
(2)最小抵抗线W=0.5δ=O
(3)孔深L=O.65δ=O
(4)孔距a=O
(5)单孔药量Q=qabδ=
(6)实际布孔长度及爆破参数如表2所示。
4 预处理,安全防护措施及起爆网路
(1)灰斗为倒挂圆锥体,锥体顶端距地面
(2)1#、2#、5#烟囱利用出灰门作为定向窗,在其倾倒方向再预先开凿一个中心定向门。
(3)尽可能使4#烟囱倾倒方向朝西,需加宽倒向出灰门和反向出灰门的一边,并在烟囱两侧开定向窗。为确保应力对称,加宽4#烟囱倒向出灰门和反向出灰门时割断门框钢筋。
(4)因单层钢筋网Ф20主立筋偏外,距表面
(5)烟囱之间距离很近,为预防爆破飞石损坏邻近烟囱的起爆线路,起爆线路全部用棉被保护。
(6)为降低触地振动,在1#、2#、3#、4#烟囱的倾倒前方的塌落处挖4条减振沟形成带状缓冲垫层,宽度为
(7)起爆网路:为方便每座烟囱爆破前的线路复测,采用瞬发电雷管,起爆线路为串联形式。
5 爆破效果与分析
通过对“烟囱群”爆后的一些情况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1)在烟囱反向预留部分有足够支撑时,尽可能设计调整一个出灰门在倾倒的反向。3#、4#烟囱反向利用了原出灰门,爆破后反向地面无翻动,反向出灰门附近的烟囱断茬口高出地面
(2)当使用瞬发电雷管起爆线路时,在烟囱定向倾倒切口长度的中心位置增设(可利用原出灰门或预先开凿)一个中心定向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烟囱倒向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于亚伦.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温良全,文家贵,朱礼林,等.80n、高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定向爆破拆除[j].工程爆破,2007,13(2):68—70.
[3]沈朝虎,张智宇,庙延钢,等.钢筋混凝土烟囱触地飞溅分析[J].工程爆破,2004,10(1):16—19.
[4]刘清荣.控制爆破[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5]龙维祺.特种爆破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