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推危化品“白名单”管理制度
中化新网讯 近日,在武汉海关所属武昌海关监管下,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价值21.3万元的光刻胶顺利通关进入仓库,将第一时间投入企业生产。这是湖北首批应用“白名单”管理制度快速验放的进口危险化学品。
据悉,进口危化品“白名单”管理制度是海关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监管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该项制度通过不断优化检验模式,科学精准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构建进口危化品差异化监管机制,在“监管有效、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白名单”企业和产品实施便利化措施。
湖北“光芯屏端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达,位于武昌海关辖区的武汉东湖高新(600133)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和激光产业基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众多企业在此云集。随着产业加快发展,企业对进口光刻胶、防反射薄膜生成液等关键原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今年1至5月,武昌海关共监管进口光刻胶等危化品478批,货值5.4亿元。
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武汉海关按照海关总署推广“白名单”管理制度的工作安排,第一时间向辖区相关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明确制度适用企业和产品。在风险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内9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企业被纳入总署“白名单”,大幅降低布控比例,极大优化检验监管模式,助力产品安全、高效、快速通关。
“光刻胶等是我们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随着研发生产规模持续加大,我们进口原料的批次和数量也大幅增加。海关在了解到我们便利通关的迫切需求后,第一时间向我们宣传‘白名单’制度,对我们的信用及质控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帮助我们积极争取享受政策优惠。”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物流负责人尹丽娟表示,“现在,我们纳入‘白名单’的危化品大部分可以直接通关、快速投入生产,效率提升80%以上,每年不仅能节省约50万元的综合成本,国际竞争力也将大大提升。”